查看原文
其他

废掉一个孩子,就让他待在家里,一天到晚待在家里

十点签约作者 十点读书 2024年09月27日 18:3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宅在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25%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不足1小时。


其中,有12.45%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2小时。


不爱出门活动,不愿与人交流,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这些都是“宅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深究其原因,既有电子产品无孔不入的诱惑,又有学习负担沉重,让孩子不能顾及户外活动的无奈。


此外,父母出于对孩子安全与便利的考虑,不希望孩子在外疯玩疯跑,也成为孩子探索外界的阻碍。


可是,宅在家里真的好吗?



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用了42年时间,跟踪采访了6000人,得出一个结论:


小时候一天到晚待在家里的孩子,长大后更难适应新的环境。


换句话说,要废掉一个孩子,让他一直待在家里就够了。




电视剧《小舍得》中,母亲田雨岚为了让儿子颜子悠考进重点中学,给他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课程结束后,本以为回到家可以休息一下,可颜子悠还要不停地学习。


他喜欢踢足球,每周一次的足球课就是他唯一可以喘气和放松的机会。


可田雨岚还是觉得,踢足球会挤压学习时间,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情绪,把足球课停了。


在这种高压下,颜子悠抑郁了,不断抠手指来缓解焦虑,甚至还出现了幻觉。


在一场考试中,他彻底崩溃了,疯一般把试卷撕碎。


如果能有一些户外活动时间,能有一些调适机会,也许颜子悠不会落入这样的结果。



李玫瑾老师曾说: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呆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

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多样化的体验和刺激,以此促进大脑与小脑的均衡发展,从而丰富情感世界,培养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整天待在家里,环境是呆板和封闭的,人也容易变得压抑和暴躁。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孩子》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概念:


自然缺陷。


他指出,正是由于在成长期缺乏与自然接触,造成了儿童的一系列问题,如肥胖率增加、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郁等。


把孩子禁锢在四尺见方的室内,他的世界就变得狭小而单一,未来也会狭窄而局促。



正如一颗小树苗,没有来自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滋养,整日待在钢筋水泥中,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一个孩子,若长期缺乏与广阔世界的链接,缺少在户外的磨砺,其身心亦难获得全面的成长。




心理学教授曾经做过“感官刺激”的对比实验:


同一胎所生的小白鼠被分成了三组。


一组锁在铁笼中,一组在相对贫乏的环境中生活,还有一组在光线充足、外界刺激相对丰富的多元环境中生活。


结果显示,前两组的老鼠迟钝不爱动。而第三组,在丰富刺激中成长的老鼠,它们的大脑皮层更厚,行为上也更加活泼机灵。


这一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尤其在感官刺激方面。


孩子的成长也正如小白鼠一般,只有走出小天地,去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不断拓宽视野,激发潜能,促进心智的成熟和成长。



不禁想起了小男孩辛巴的故事。


他三岁去北极看北极熊,五岁去南极拜访企鹅,八岁登上了青藏高原。


而这一路走来,他刷新的不仅仅是旅行足迹,还有很多在家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经常走南闯北,小辛巴亲身体验了地理的广袤与生物的多样性;


翻山越岭中,他锻炼出了一副健康有力的体魄。


哭着爬完5396米的哈巴雪山,他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学皮划艇翻船,在激流中被救,他理解了什么是勇敢。


蹲点拍摄藏狐,好动的辛巴潜伏几小时,学会了耐心。


和牧民小朋友赛马输了的时候,好强的他学会了消化自己的情绪……



正如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


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


相比家里,户外能提供收更多的感官刺激,深度滋养大脑的神经网络。


不妨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触摸树叶的柔软、聆听鸟鸣的清脆,闻闻泥土的芬芳,仰望星空的浩瀚……


孩子的探索的脚步大了,他的世界才会变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好的教育,是孩子既能安于室内的小天地,也勇于迈向户外的大冒险。


“宅在家”,安守宁静富足。


诚然,孩子待在家里会更加安心和舒适。但是孩子待在家里的时候,也切勿让他们一整天都在学习,或者漫无目的地看电视、玩游戏。


尝试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让宅居的时光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01.参与家务劳作。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朱棣文的妈妈就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小她就带着孩子一起包饺子,教他们清理草坪、拖地洗碗、洗衣做饭等。


在朱妈妈的教育下,朱棣文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十分出色。



02.家庭科学实验。


利用家中的简单材料,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如模拟火山爆发、DIY饮水机等,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03艺术创作。


鼓励孩子进行绘画、手工制作、泥塑、剪纸等艺术创作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审美能力,还能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04.开展亲子桌游游戏。


选择一款适合家庭共同参与的桌游,如象棋、围棋等传统棋类游戏或拉密、冰壶等富有创意的桌游,不仅能带来欢乐,还能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感情。


“出去浪”,探索无限可能。


走出家门,天地广阔。孩子可以玩的就更多了,推荐以下几个特别值得去的地方。


01.在运动场奔跑。


在希腊体育圣地奥林匹克山上雕刻着一句名言:“你想得到健康吗?就去跑步吧。你想得到聪明吗?就去跑步吧。”


运动,永远都是最好的投资。孩子有了一颗强健的体魄,人生才有无限的可能。



02.到大自然感受。


心理学家贝尔·福克说:


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出高超的智慧,坚毅的心胸以及敏锐的感受力。


多去公园、植物园、森林等地方,你会收获一个出色的孩子。


03.去博物馆徜徉。


陈丹青说自己没有上过大学,但最后上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就是博物馆。


博物馆确实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它不仅收藏着过往岁月的珍贵记忆,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要见世面,去博物馆吧,满足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04.到大学校园游历。


云南有一名父亲,带双胞胎儿子到北京旅游。参观完清华大学,兄弟俩都立志要考清华。


10年后,哥哥高考703分,弟弟730分,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梦想,不爱学习,不妨带孩子去探访高等学府。


也许,名校的深厚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信仰”的种子。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埃尔凯特曾说:


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当好父母,最基本的是给孩子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给孩子根,就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港湾,让家成为他们心灵深处最安心的归宿。


给孩子翅膀,就让孩子在广阔天地中自由翱翔,让他们多走出去,看世界 、见天地、 见众生。


点个【在看】,愿孩子的心灵花园,既有宅家时的宁静富足,又有户外探索的多姿多彩。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王维《终南别业》





作者 | 花朵之蓝,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