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才高地 | 对话玉雕工匠施宗颖:28年“手莫停”,初心不改闯出一片天!





筑梦平洲,技能成才!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正着力打造中国翡翠人才高地,即日起本号推出【中国翡翠人才高地系列专访】栏目,对话小镇各行业人才,聚焦产业聚集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平洲玉器珠宝行业格局。
“草根”出生的他
28年前凭借着一腔热血闯入了陌生的玉器行业
在逼仄的环境下顶开生活的泥板
一刀一划勾勒出属于自己的玉雕之路在市场变化的潮流中不断适应
在自己的田野中不断革新他始终坚持做“手莫停”的雕刻者

他,就是玉雕非遗文化传承人宗 · 翡翠玉雕艺术工作室创始人
施宗颖

广东省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党支部书记

佛山市南海区三类人才

桂城街道第一届"玉成平洲"荣誉获得者


“从初中毕业就开始做玉器,在这行,我摸爬滚打了28年。”


1995年,因为家庭贫困,施宗颖怀揣着数百元的现金,从化州的乡下,一路来到了广州,经朋友介绍,成为了广州玉雕工厂的一名学徒。


施宗颖向佛山新闻网主播杨荣燕介绍玉器作品。


“当时才初中毕业,也很穷,听到做玉雕学徒管饭管住,也能满足我爱画画的兴趣,就半推半就的选择了玉器行业。”回想起初入行的时光,施宗颖总是感到无奈,糊口的重担、学徒的艰辛都重重的压在了当年仅仅16岁少年单薄的肩膀。


当年的雕刻环境比现在艰苦上百倍,雕刻机器的落后、狭小的工作环境、每天12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时间,让施宗颖的双手起泡溃烂。


“环境的压力倒还是其次,最让我精神紧张的是,我总比别人上手慢。”在那个讲求效率的学徒年代,这个少年敏感的发现自己总是比师兄师弟上手慢得多,别人都已经在打磨雕刻,而他还迟迟无法下笔划线。



在不断的摸索和试错中,施宗颖终于在石头上画下了第一个线条,老练的带队师傅在巡查时惊讶的发现,这个迟迟不敢下手,原以为天赋不高的小学徒,原来在下笔前总会去思考每一个斜面雕刻的方向和尺度,总会去深究每一根线条呈现的弧度。这份执着,也让施宗颖在划线后迅速上手,进度在几天内就超过了不少学徒。


每一条线,都要带有玉雕工匠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是施宗颖学徒生涯中最深刻的体悟,也是他日后成为玉雕大师信奉的箴言。



“在学到一定程度后,学徒就开始为工厂批量制造玉雕,但我总想雕刻更多题材,更多材料的作品,可惜没有门路。”
彼时,传统师徒制仍旧是玉器行业的主流,传统的雕刻技艺轻易不外传,同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理念深入人心,老师父也对学徒们有所保留,施宗颖只能挤出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去老师父工作间“偷师”,或前往玉器市场上临摹别人的样式,但是常常遭到驱赶。

“就是在这样的‘游击战’中,我慢慢搭建起了自己的玉雕理念,也通过这样的形式有了更丰富的玉雕知识积累。”


《度·狮鹫》在天工玉石雕刻作品大赛中荣获创意奖。


经过不断的学习积淀,施宗颖的玉雕作品无论是构思设计还是雕工技艺都有了质的飞跃与提升:2012年作品《普度众生》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2012年《普度众生》、《降龙伏虎》获“摩斯沙杯”金奖,第二届平洲玉器精英奖大赛创意金奖;2022年玉雕作品《巨骨舌鱼》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2023年玉雕作品《永生》荣获2022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国匠杯”创意金奖;2023年作品《六臂观音》荣获天工玉石雕刻作品大赛银奖。
在玉雕从业之路上,施宗颖获得了不少的鲜花和掌声,同时,他也将这份影响力反哺进玉雕行业,借助党员的身份,让红色的旗帜闪耀在玉雕行业方方面面。

“积极抓好玉雕工匠队伍党建工作、做好青年玉雕师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为党的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为此,施宗颖积极发挥广东省雕刻研究会党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通过座谈会、青年访谈、工作室走访等形式,利用自身和作品的影响力,不断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在记者的采访中,施宗颖常常强调自己是“野路子”出身的玉雕大师,集百家所长,成一家之言。
这份吃百家饭“长大”的玉雕经历,让施宗颖的刻刀具备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玉雕设计上,施宗颖突破传统玉雕取材的框架,将视线从传统宗教文化转移到神话故事、现代思潮和自然生物中。“相比于严肃的宗教人物,我更喜欢雕琢神话故事中的悲欢离合,更倾向于借现代事物之手,表达出玉器别样的美。”

施宗颖作品《三叶虫》

多年的技艺磨炼,新潮的题材表达,被施宗颖不断尝试、雕刻,最终形成了大师近期最满意的作品《巫山神女》。

作品《巫山神女》
《巫山神女》由血红的玛瑙制作而成,其取材于古代诗人屈原的作品《九歌》中《山鬼》篇章。在阅读诗歌时,施宗颖被文中神女的痴情、率真,不加粉饰的形象深深着迷,他使用传统的玉雕技艺还原了诗词中“山鬼女神”素装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的特点,生动传神、一颦一笑间都饱含清新自然之美。同时,施宗颖运用深浅浮雕的技艺,让“山鬼”脚踏祥云,每根毛发熨帖地顺着鳞片散开,仙气飘飘的观感跃然纸上。
将近一年半的仔细雕刻,施宗颖终于完成了这件《九歌》版的“美女与野兽”。


大型的摆件讲究文化表达,小型的挂件则更讲究精细。施宗颖摒弃传统小摆件非佛即牌的选题方式,大胆采用自然生物、日常器皿等主题,运用钻石镶嵌、黄金描摹等新技艺,为雍容华贵的翡翠增添了几分俏皮和潮流。

而在材料选择上,施宗颖不拘泥于翡翠这一种材料,任何玉石质地都可以在他的刀下获得蜕变。一双手,一把雕刻刀,再桀骜的原石在他手下总是变得服帖,变化出万种样式。

动物作品《剑齿虎头骨》

譬如施宗颖的作品《龙柄盉》,是一件用广西墨青玉雕刻的仿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在这件作品上,施宗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龙柄盉》上部盆形敞口的直径与腰身的对比,以及颈部饰一周变形窃曲纹的制作,施宗颖都需要1:1的还原。
与此同时,施宗颖还需要适应广西墨青玉与翡翠在硬度上的差异,并考虑墨青玉氧化层面积接触空气时的颜色变化。

每一个玉雕工匠,都是一本涵盖了‘宝石学’‘化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的‘百科全书’,需要知道知识太多太杂了。”施宗颖笑着表示,我遇到不会的就会去翻阅史书典籍寻找答案,或者请教同行。“我这种野路子出身的玉雕工匠,就是通过一次次练习,一次次请教出来的。”

“我来到平洲,是看中了这里的原石市场,我能在这里淘到更多种类的原石。”


今年,是施宗颖来到平洲工作、生活的第八年。谈及来到平洲的原因,施宗颖非常迅速的给出了一个关键词,“原石市场”。



平洲正不断举办各类翡翠公盘,完善产业链源头,为平洲玉器行业夯实发展基础。
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不仅是“中国玉镯之乡”,更是国内最大的缅甸原石毛料交易集散地,海量级的原石买进卖出,海内外客商在这里人潮涌动。

作为玉雕工匠,我需要与更多种类的原石、更多数量的翡翠打交道。”为了让自己能够近水楼台地获得更多高质量的玉石,八年前,施宗颖将位于广州的工作室搬到了平洲,并于今年进行了翻新。


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


“像我一样来到平洲生活的玉雕大师还有很多,我们不仅是追石头的人,还是追市场的人。”优质的原石吸引着大批工匠来此创业就业,也吸引了大量投资、商业载体落地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

时至今日,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已拥有汇玉广场、汇翠广场和琛宝来广场三大产业商业聚集区,玉器从业人员接近6万人。其中,在平洲从事直播电商的从业人员超2万人,2022年,桂城珠宝玉石电商协会各会员单位在抖音、淘宝、快手等电商平台共创下超100亿元成交流量。


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


“来到平洲,我们收获到的最大惊喜是小孩的读书问题解决了!”据施宗颖介绍,平洲大部分玉雕工匠家乡分布在福建广西地区,来平洲工作往往是拖家带口。

孩子要读书,政府来帮忙,南海区政府锚定人才政策的普适性和服务型,针对玉雕人才随迁子女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积极开展各类人才补贴服务政策,安排优质学位,让玉雕工作者无后顾之忧。

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


今年,越来越多的玉器行业高质量人才选择来到这座南海小城工作生活,施宗颖表示,现在的平洲,人才和产业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他希望以其亲身经历和作品影响力,让人们注意到佛山这片岭南造梦沃土


中国翡翠人才高地系列专访






人才高地 | 砚雕大师求突破,来了平洲做玉雕!专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志东→
人才高地 | 山西姑娘闯平洲,以传统翡翠为媒开出西方美学之花!
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编辑部 
来源:佛山新闻网
部分图源:施宗颖、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
编辑:王明晖
审校:叶满锡 许贵彬 何锦婷 杨荣燕 
关注视频号了解更多小镇资讯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