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三思讲堂:论传承与创新


身处信息爆炸的新时代,人类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不断加快。然而,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人们同样疑惑着应如何处理新旧事物之间的关系。于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命题也愈加收到大众关注。

本次的三思讲堂,思廷书院有幸邀请到书院董事会成员——何继善院士为书院师生带来论传承与创新的讲座。

嘉宾介绍

何继善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南大学庄胜矿业研究院院长、终身名誉院长,美国勘探地理物理学家协会(SEG)终身会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董事会成员,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工程管理学部常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

与教授面对面


活动签到处别出心裁的装饰。

学生助理们用赠送的圆珠笔摆出了“MUSE”



会议厅外陈设好的案台与纸笔静候大师挥墨

思廷书院经理——葛丽莎女士为本次讲座主持。何教授身着思廷书院院服,让在场的思廷学子们倍感亲切。

教授语录

何院士以一次赴南美洲的工作经历拉开了讲座的序幕。

在秘鲁工作时,何院士曾游过古印加文明(13~16世纪)的遗址。让他感到可悲的是,印加帝国没有文字,这使得帝国覆灭后,印加人的历史成了谜,如此美好的文明也未能得到较好的传承。然而,放眼同时期的中国,九州大地已经历了“元”至“明”的朝代更迭。此时的中华文明已有了成熟的发展,而以文字作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元明两代更是书法名家辈出,如世人所熟知的赵孟頫、董其昌、徐渭。此外,书法这门艺术甚至能追溯至西周的毛公鼎。讲述至此,何教授不禁感叹中华文化底蕴之厚重。如此美好的文明,若吾辈不能完好地承其精髓,说是暴殄天物也不足为奇。

然而,何院士强调:“书法的美,不仅美在字,更美在创作者的品德。”

南宋的秦桧,独看其书法作品,字体工整、落笔有力,存名家之风。然而,论其品德,世人多厌此奸臣。即使字写得再好看,又有几人赞颂与宣扬呢?


   


反观同时期的岳飞,一代忠臣名将,其德与字都被世人传颂。抗战时期,取自岳飞手书《吊古战场文》中四字的名作——《还我河山》引起了当时全中国人的爱国共鸣,传遍了中华大地,并从此成为爱国精神的代表作。



何院士自谦,称自己知识学得杂。实际上,何院士在地球物理、生物工程、翻译与书法方面都是名家。都说学生时期是学习的最好时段,但何院士年过古稀学术著作成果不断。可见,学习并非是年轻的专属,而是一生的事。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年尤为重要。也正是因为保持了一颗“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心,何院士在科研领域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成果。



二十世纪,电磁波自被发明出来,常用于探索地下结构状态,而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则是CSAMT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英文缩写)。何院士一开始也学习此种方法,并将其适用于安徽、新建、内蒙等地的勘探实践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何院士逐渐发现了该种方法的局限性。在CSAMT法中,由于电磁波向地下传播方程的求解极其复杂,国际上不得不采用近似的、简化的公式,因此使勘测距离仅限于地下1.5公里。

为了能进行“深地探测”,从1996年开始,何院士用10年时间推翻原有方法、进行新的演算,提出精确求解地下电磁波方程的“广域电磁法”。

原本提出新的电磁波方程已是科研领域里程碑般的成就,但本可以暂作歇息、享受科研成果带来的诸多好处的何院士,却继续投入到电磁探测成套装备的制作中。

何院士在讲座中说道:“理论本就是为实践服务,本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如果我就此停步,那之前的演算就算不上真正的有意义。”从盛夏到隆冬,何院士与其团队在大庆不断调测设备,以至于实验地附近工厂的工人都不感到不忍心、为其送来取暖的煤炭。4年后,基于自主创新理论,何院士正式推出了新型的电磁探测装备,探测深度由1.5公里增至8公里,在电磁探测领域又迈出了一大步。此项技术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并且国家自然资源部也对其进行了大力推广。

从不断探究新方法,到不断尝试制作新设备,何院士对科技的热爱、对真理的追寻都令讲座现场的观众有所触动。

讲座的最后,何院士表达了对我校年轻学子的期望,希望年轻的一代对国家贡献出更大的创新,并祝愿学子们能更上一层楼。

现场提问

在提问环节,有学子对何院士爱好与工作的分配问题十分感兴趣,想寻得不二法门。

何院士回答道:“人嘛,只要爱好什么,就会愿意去做”。兴趣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分配实践,只要心中热爱、想去做,就一定有时间去做。

还有同学被何院士对知识的“热爱与坚持”所感动,想知道他是如何数十年来保持一颗对知识的热枕。

何院士谈到,他出生在战乱年代,那个时候没有完整的祖国,也没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常年的战乱导致频繁辍学。新中国成立后,自己在矿井工作,也仅能在晚上挤时间学习。所以,何院士懂得知识的可贵。大学用俄文,就自学俄文,因此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只要是不知道的东西就利用网络和书籍去学,“只要我想,我就能去做”,并且怀抱对国家的感恩。

思廷书院院长陈永勤教授也深受感动,在向何院士表达深深的敬意后询问道:“人们如何在跟进现代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对过去的时代进行传承”。

何院士认为,文化本身就跟丰富,做到全面继承太过困难。因此,教育机构在此种情况下更需要担起责任,提取过去时代中的文化精华,并以过现代青年乐意接受的方式去教授。作为教育机构中的典型代表,学校需要把传承中华文化作为十分重要的责任,教授学生新知识的同时切不可忘本。

理工学院助理院长潘文安教授也为何院士的科研精神所感动,并询问先生在最艰苦的时刻是如何突破瓶颈?

何院士回答道,最困难的时候,自己也想过放弃、也想过另寻其他更容易的科研项目。然而,半途而废最是挫人锐气,儿时的经历也时刻提醒着他知识的可贵、真理的来之不易。在此种情况下,选择坚持。当迈过那一道坎,便是柳暗花明。

提问环节结束后,思廷书院院长陈永勤教授、理工学院助理院长潘文安教授赠送何继善教授思廷书院纪念证书、书院纪念品以及理工学院纪念礼品。何教授也回赠思廷书院自己的书法作品。

1

2

3

4

彩蛋!

现场创作

      精彩远未结束,何院士随后在道远楼一层大厅现场创作书法作品。

何继善教授为与其同乡的思廷学子书写“万事顺意”以留念

众人于道远楼一层合影留念


文案|文柯力 2017级 经管学院

排版|贾若怡 2018级 经管学院

贺贺      思廷书院办公室

摄影|贾若怡 2018级 经管学院

文柯力 2017级 经管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