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监誓!李家超宣誓就任!总书记点名大湾区!深港合作的大方针定了!

深圳梦 2023-01-03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为香港、澳门创造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他对香港提出4点希望:第一,着力提高治理水平。第二,不断增强发展动能。第三,切实排解民生忧难。第四,共同维护和谐稳定。总书记特别点名“大湾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


深圳梦认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也为深港合作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深圳特区报头版刊发沈仲文署名文章《同心共谱深港“双城故事”新篇章》。文中也特别指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总结了经济特区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该文也特别引用:今年5月30日,总书记在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时,动情地道出了对香港的殷殷寄望和饱满信心:“香港发展一定会谱写新篇章”。


文中称:当前,深圳进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为推进深港合作向纵深迈进提供了更大舞台。以最大诚意继续做好“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倾力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深港双城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


文章提到:深圳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深入落实“中央要求”,准确把握“湾区所向”,主动对接“香港所需”,始终竭尽“深圳所能”,贯彻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积极对接香港发展新策略,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间,助力香港激活发展新引擎。用好重大合作平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口岸经济带等重大合作平台,用好区域资源要素和优势条件,打造“串珠成链”新优势,推动双城联动提能级。


文章明确:深港同为大湾区核心引擎,“香港-深圳”是大湾区最具活力的极点,再加上深港“一国之利、两制之便”制度优势和地缘人缘优势,决定了深港合作在大湾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深港融合发展必将为大湾区带来核心增长动力。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 
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香港7月1日电(记者陈键兴 朱基钗 赵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会场内,气氛庄重热烈。主席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格外醒目。当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和夫人林丽婵陪同下步入会场时,全场起立,热烈鼓掌。
上午10时许,庆祝大会暨就职典礼开始。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监誓,李家超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走上主席台监誓。李家超首先宣誓就职,他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举起右手,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庄严宣誓。
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监誓,李家超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接着,由习近平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在李家超带领下宣誓就职。
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在李家超带领下宣誓就职。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之后,由李家超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宣誓就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向全体香港居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新就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和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持“一国两制”事业、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载着华夏先民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作。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记载着香港被迫割让的屈辱,更记载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有史以来,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
习近平强调,“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香港、澳门好,为了港澳同胞好。“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习近平指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丰富实践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经验,也留下不少深刻启示。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第一,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为香港、澳门创造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第二,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这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源头,同时中央充分尊重和坚定维护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是统一衔接的,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好。
第三,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则。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守护好管治权,就是守护香港繁荣稳定,守护七百多万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
第四,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必将作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4点希望:一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展现良政善治新气象。二是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三是切实排解民生忧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四是共同维护和谐稳定,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强调,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希望每一个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李家超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我感到无比光荣,亦深知责任重大。我将带领管治团队全力以赴,团结香港社会各界,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丁薛祥、许其亮、沈跃跃、王毅、夏宝龙出席庆祝大会暨就职典礼。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以及香港各界代表和特邀嘉宾也出席庆祝大会暨就职典礼。

习近平主席监誓 

李家超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


习近平主席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在李家超带领下宣誓就职。

以下为文字实录: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本人李家超,谨此宣誓:本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接着,习近平主席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在李家超带领下宣誓就职:「本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等),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


随后,李家超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宣誓就职:「本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


(来源:新华社,视频:央视新闻 香港文汇报)


全文实录!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


全文实录如下:


同胞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


首先,我向全体香港居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新就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向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持“一国两制”事业、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载着华夏先民在岭南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作。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记载着香港被迫割让的屈辱,更记载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有史以来,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


香港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回归祖国后,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保持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的优势,在构建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香港同内地交流合作领域全面拓展、机制不断完善,香港同胞创业建功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回归祖国后,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稳步前行。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还是一些剧烈的社会动荡,都没有阻挡住香港行进的脚步。25年来,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


——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25年来,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稳健运行,中央全面管治权得到落实,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正确行使。制定香港国安法,建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规范,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制度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宪制地位,有利于维护香港居民民主权利,有利于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同胞们、朋友们!


“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香港、澳门好,为了港澳同胞好。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我曾经讲过,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确保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不走样、不变形。今天,我要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得到香港、澳门居民一致拥护,也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同胞们、朋友们!


温故知新,鉴往知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丰富实践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经验,也留下不少深刻启示。25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第一,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特别行政区所有居民应该自觉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将为香港、澳门创造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第二,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香港回归祖国,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建立起以“一国两制”方针为根本遵循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拥有全面管治权,这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源头,同时中央充分尊重和坚定维护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是统一衔接的,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好。特别行政区坚持实行行政主导体制,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依照基本法和相关法律履行职责,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第三,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则。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会允许不爱国甚至卖国、叛国的势力和人物掌握政权。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守护好管治权,就是守护香港繁荣稳定,守护七百多万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
第四,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中央处理香港事务,从来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考量,从来都以国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香港的根本利益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央政府的心同香港同胞的心也是完全连通的。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香港居民很珍视,中央同样很珍视。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中央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必将作出重大贡献。
同胞们、朋友们!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香港同胞从未缺席。当前,香港正处在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央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人士对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寄予厚望,全国各族人民对香港满怀祝福。在这里,我提出4点希望。
第一,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好、发展好的迫切需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是香港的当家人,也是治理香港的第一责任人。要忠实履行誓言,以实际行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基本法权威,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竭诚奉献。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贤任能,广泛吸纳爱国爱港立场坚定、管治能力突出、热心服务公众的优秀人才进入政府。要提升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从大局和长远需要出发积极谋划香港发展。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要加强政府管理,改进政府作风,树立敢于担当、善作善成新风尚,展现良政善治新气象。
第二,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香港地位特殊,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同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吸引满怀梦想的创业者来此施展抱负。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第三,切实排解民生忧难。“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我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创业的机会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好一些。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务实有为、不负人民,把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破难而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每位市民都坚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第四,共同维护和谐稳定。香港是全体居民的共同家园,家和万事兴。经历了风风雨雨,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更深感香港发展不能再耽搁,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香港居民,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信奉什么理念,只要真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只要热爱香港这个家园,只要遵守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都是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都可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贡献。希望全体香港同胞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继续发扬包容共济、求同存异、自强不息、善拼敢赢的优良传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还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我们殷切希望,每一个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同胞们、朋友们!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在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来源:央视新闻

李家超:以谦卑心情就任特首

感谢中央及市民的信任


李家超表示,对于未来挑战,必定迎难而上。(直播截图)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他肩负中央和香港市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对此感到无比光荣。他将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区宪制秩序,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李家超又指,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政府会务实有为,迎难而上,提升管治效能,施政以民为本。此外,政府将全面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发展经济,并为社会奠定安稳基石,以应对国家安全等风险。他会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共建关爱共融且充满发展机遇、希望和活力的香港。

 

以下是行政长官李家超7月1日出席香港特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的演辞:

 

尊敬的习主席、各位嘉宾、各位香港市民:

 

今天,我以谦卑的心情,在国家主席的监誓下,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我衷心感谢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市民对我的信任,我将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共建一个关爱共融,充满发展机遇、希望和活力的香港。

 

25年前,踏入7月1日零时零分,在我们现在身处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一国两制」这个创新的伟大构想正式启航。

 

「一国两制」是香港社会的最佳制度保障,是维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重要基石,更是给予特区独特优势的成功国策。四分之一世纪以来,香港在多方面都取得骄人成就,不仅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五最具竞争力城市,我们更是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拥有第一大的航空货运量,以及五间世界百强大学。香港的成就不胜枚举。

 

当然,香港其间也经历不同的挑战,包括环球金融危机、2014年的违法「占中」、2016年旺角暴动、2019年社会暴乱及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危害国家安全,以及新冠疫情等。凭借中央强大后盾的全力支持、「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以及香港市民自强不息、勤奋努力,每次香港都能克服挑战,重新出发,再上新台阶。

 

这充分反映香港的两大优势:一是「一国两制」给予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既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特区,也是联通世界的国际城市和最有效连结国家和世界的通道;二是香港的自身优势、香港人的韧力和意志、社会各界的共同力量。

 

今天,我肩负起中央及香港市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我感到无比光荣,亦深知责任重大。我将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区宪制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法治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和核心价值。香港回归以后,《基本法》保障香港市民的权利和自由,保障司法独立和终审权。香港的法治水平在世界排名第19位,先于不少欧美国家。我们的高度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正正代表一座国际城市成功的要素。

 

《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让香港由乱到治,完善选举制度,让香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新选举制度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符合香港发展需要,我们要珍惜和长期坚持,发挥好这个制度的价值,达致良政善治。

 

面前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特区政府会务实有为,迎难而上,以结果为目标,解决社会问题。管治团队会重视团队文化,优势互补,以改革精神,自我挑战及创新,提升管治效能,为市民解困。领导官员会在问题萌芽时主动介入,积极指挥。政府施政要关心民心所盼。哪怕每天只解决一个问题,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持之以恒,必有所成。

 

特区政府会全面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发展经济。我们会巩固和提升国家十四五规划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固有优势产业,更会全力发展新兴产业。政府会凝聚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中心,发挥和结合香港和内地的自身优势和不同地方的优势,让香港的基础科研成绩结合到内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人才和市场力量等,把创科及各领域做大做强,发展高端竞争力,提升创科力量。

 

另外,刚开幕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现中国国宝和历史文化,必将吸引世界各地人士来港,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上展现现代与当代视觉文化的M+博物馆,以及一系列香港文化艺术展览和表演共冶一炉,香港将被建成为一个中外艺术文化之都,提升香港的国际定位。「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给予香港无限机遇、无限的发展空间。

 

发展是解决社会问题、改善民生的金钥匙。政府施政会以民为本。我们会正视房屋土地问题,成立行动和统筹工作组,全面提速、提量、提效,增加多元土地房屋供应。我们会以科学精准管控新冠疫情,强化医疗系统应变能力,加强安老护幼。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政府会制订青年政策和发展蓝图,增加青年上流空间,并鼓励他们拥抱粤港澳大湾区机遇,实现梦想。我们会优化教育,培育有家国情怀,具世界观、大局观的新一代。

 

在发展的同时,政府会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我们会奠定安稳基石,确保有充分的防范和保障能力,应对包括国家安全、金融安全、食物卫生安全、物资供应安全等风险。政府会全面用好话语权,派员及代表团到海外,说好香港故事,让香港的成功和事实宣扬到海外。

 

我的竞选口号是「同为香港开新篇」,「同」字是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同」反映我对团队的重视,有两重意义,一是我和团队团结一致,同心同向,达致一加一比二大的协同效应;二是团结特区政府和社会大众,凝聚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共同努力,和衷共济,其利断金。

 

各位市民,今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对于过往的成绩,我们绝不自负骄傲;对于未来的挑战,我们必定迎难而上。就让我们团结一致,传承不屈不挠的香港传奇,同为香港开新篇,建设更美好的香港,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内容来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香港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开微博

一早上连发两条


今天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

开通了微博账号并发布了第一条微博:


这个早上,我有了新的使命,也趁这个机会作新尝试,在社交媒体展开新一页。借着在线分享日常工作和生活点滴,希望能够加强跟市民的互动,让我们携手协力,同为香港谱写新篇章。



随后,李家超发布了第二条微博期待就职典礼,感谢太太的默默支持:

还有两个多小时,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就会开始。这段日子,庆幸有太太Janet为我打点一切,让我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迎接新的使命。

我想趁这个特别日子,感谢Janet多年来默默地在我背后支持我及照顾家庭。未来五年,我更需要你的扶助,让我可以全情投入,为香港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而努力。


深圳特区报头版刊发沈仲文署名文章

《同心共谱深港“双城故事”新篇章》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7月1日,深圳特区报头版隆重刊发沈仲文署名文章《同心共谱深港“双城故事”新篇章》。现全文转载如下:



同心共谱深港“双城故事”新篇章
沈仲文


香江奔涌,气象万千;狮子山下,同舟共济。


25年前的1997年7月1日,一个永载史册的时刻到来:雄壮的国歌慨然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冉冉升起,阔别一个半世纪的香港重回祖国的怀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变成生动现实,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光辉先例。从此,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开启了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新征程。


今天,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香江沸腾,举国欢庆。
“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香港繁荣稳定是香港同胞的心愿,也是祖国人民的期盼”“国家好,香港会更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香港繁荣稳定,一直心系香港同胞利益福祉,切切深情,温暖香港。



“‘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香港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定向引航,擘画推动“一国两制”香港实践行稳致远。


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虽历经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种种冲击与挑战,但在中央强力支持下,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历经风雨后,浴火重生。今天的香港,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法治环境良好,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文化艺术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继续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东方之珠,依然璀璨夺目。


(一)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经济特区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深港双城,同心向前。


深圳与香港,是一衣带水的好邻居,唇齿相依的好兄弟。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在学习借鉴香港中探路开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香港也在深化合作中拓展了产业空间与内地市场,为保持繁荣稳定注入了强劲动力。


香港回归祖国25年,是深港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25年,是双城携手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的25年。深港携手,共谋发展,彼此成就,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城故事”,谱写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精彩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港澳所处的地位是独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所发挥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深圳的发展历程,深港之间的互动,就是最有力的印证。


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拥有一国之利、两制之便。香港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依然是内地连接世界的“超级联系人”,是内地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伙伴、“走出去”的重要桥梁、重要外商投资来源地和重要海外融资渠道。


当年,中央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以毗邻香港这个地理优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为全国改革开放事业“杀出一条血路”。另一方面,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第一站就是深圳。随着改革开放拉开帷幕,两地以合作共赢的姿态开启了制造业“前店后厂”“三来一补”的新模式,为香港经济发展腾出新空间,借助中国高速发展创造了香港的“亚洲奇迹”,实现了第二次腾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在谋划和推进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时充分发挥香港的作用,鼓励支持香港找准定位、发挥所长,主动对接国家规划,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为香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空间。


深圳是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正处在黄金发展期,是香港搭上国家发展快车的绝佳平台。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再到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都涉及一个重要任务: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深化深港合作,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


以最大诚意继续做好“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倾力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深港双城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


(二)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


湾区立南海,当惊世界殊。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署,备受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实质一步。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下“快进键”,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大湾区,大能量,大未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今年有望超越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



深港同为大湾区核心引擎,“香港-深圳”是大湾区最具活力的极点,再加上深港“一国之利、两制之便”制度优势和地缘人缘优势,决定了深港合作在大湾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深港融合发展必将为大湾区带来核心增长动力。


深港合作最初从经济领域落笔,从引进产业、外资和发展外贸起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牵引下,深港合作渐入佳境,迈向全方位对接、深层次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科技、经贸、金融、旅游、法律、环保、教育、文化、卫生、检验检疫……深港合作的想象空间,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合作领域之广、程度之深、成果之丰,达到了历史新高度。


“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为深港合作、融合发展指引前进方向。


强化“硬联通”,畅通大动脉。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硬联通”是前提。基础设施“硬联通”,使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是推动深港紧密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深圳机场三跑道建设全面步入“快车道”,助力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加速跑”;深港轨道衔接正在深入谋划实施,“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形成;皇岗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深圳湾口岸绘出“大手笔”,深港口岸交通华彩蝶变……从覆盖多元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到海陆空“路路通”,“四通八达”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动。


加码“软联通”,增添新动能。如果说“硬联通”是打通有形天堑,那么“软联通”则是破除无形壁垒。“软硬联通”协同发力,才能让“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充分释放出深港合作的丰厚红利。


深港互动互学互鉴,共同向更高更优的标准和规则靠拢;两地采取渐进推进策略,逐步实现机制、规则、法律、标准等方面“软联通”优化升级。在中央支持下,一项项政策创新和突破,促进了大湾区内规则和机制“联通”,驱动资源要素“跑起来”,催生了“科技经费过河”“港澳药械通”“跨境理财通”等合作成果,为深港合作提供了澎湃动力。从“深港合作会议机制”到“深港合作专班工作机制”,深港合作持续创新机制、升级模式,双方亲如兄弟般关系更加巩固,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


促进“心联通”,共享新生活。深港“双城联动”,不仅是地理上的无缝衔接、产业上的高度互补,也是心理上的认同依存。“心联通”,是消除制约两地协同发展的障碍和籓篱的重要前提,是两地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坚实基础。


通民心、惠民生,是深港合作的主基调。中央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同胞对国情的了解不断加深,到内地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深圳在生活物资、抗击疫情等方面始终“撑香港”,深港“心联通”不断加强。便利港人在深安居乐业的举措密集落地,助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黄金发展机遇;丰富多样的文艺“嘉年华”接踵而至,深港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愈加丰盈。


“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如今,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在深圳学习、就业、生活。2021年,超过千名香港青年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湾区城市工作,其中深圳占到总数的六成以上,深圳成为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首选地。


正如著名学者郑永年所言,地理自然空间有限,但制度创新空间无限。坚持优势互补、深化资源共享、强化协同配合,推动深港双城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港合作必将释放出巨大的乘数效应、倍增效应。


(三)
“香港发展一定会谱写新篇章。”今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时,动情地道出了对香港的殷殷寄望和饱满信心。
前程有日月,勋绩在深港。


狮子山下,更广阔的空间在这里打开。香港“向北走”,正式提出“北部都会区”构想和“双城三圈”空间概念。


这是香港发展史上的大事,展现了香港发展思路重大转变后的“三个拥抱”——拥抱祖国、拥抱大湾区、拥抱深圳。这意味着,在国家大战略和湾区大布局之下,深港合作将进入双向发力、相向而行的新阶段。


南海之滨,更难得的机遇在这里出现。当前,深圳进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黄金发展期,为推进深港合作向纵深迈进提供了更大舞台。


深港之间呈现出一种双向的“鲇鱼效应”,蕴含着巨大的交互能量。推动深港合作由点状带动到全面铺开,可以让双方均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深圳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深入落实“中央要求”,准确把握“湾区所向”,主动对接“香港所需”,始终竭尽“深圳所能”,贯彻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积极对接香港发展新策略,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间,助力香港激活发展新引擎。


用好重大合作平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口岸经济带等重大合作平台,用好区域资源要素和优势条件,打造“串珠成链”新优势,推动双城联动提能级。

推动全面无缝衔接。在发展策略上更好对接,在更多领域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通体制机制“堵点”,打通两个城市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不断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


推进深度融合发展。深化服务贸易、金融、法律事务等领域的开放水平,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在社会民生领域积极开展深度合作,为香港同胞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更大发展舞台。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深港要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深港一极”,充分发挥极点效应,引领大湾区整体联动。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优化深港合作模式。要将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作为制度创新的改革试验场、协同创新的关键突破口,开展风险可控和引领示范的创新制度供给改革试验,探索构建跨境联动发展新机制。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放大深港协同效应。双城联动,打造能级更高、辐射更广、带动更强、影响更大的创新策源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参与构建央地协同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促进开放创新共振、科研能力共建、协同创新共进,优化创新生态,共担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湾区责任。
充分释放“耦合效应”,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深港合作作为落实和实现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一环,要充分释放双城“耦合效应”,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为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和全国发展大局注入新动能。


湾区潮涌征帆竞,深港同心向未来。抢抓机遇,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并肩前行,努力成为全球城市版图中最璀璨夺目的“双子星”,携手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同心谱写“双城故事”新篇章!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深港“双城记”越来越精彩

深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连,天然的地域优势让两地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深港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进一步形成了互惠互利、互作共赢的关系,深圳与香港的关系,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坚,历久弥新。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坐标系下,这两个一河之隔而又制度不同的城市,携手并进、相互赋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深港“双城故事”提升到新版本,“软”“硬”联通双管齐下,民心相通情谊更浓,繁荣了两地经济,造福了两地市民,正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深港“双城记”未完待续,正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

●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驻港部队于1日晨分4路从4个口岸全部进驻香港。

 
● 1998年10月15日,罗湖口岸的开放时间延长,从早上6:30到晚上11:00。
 
● 1999年6月20日,深港签署《1999年深港两地旅游合作计划书》。
 
● 2002年12月12日,由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运行的深圳外币实时支付系统开通,与港元实时支付系统联网,两地资金结算实现实时到账。
 
● 2003年1月27日,皇岗口岸实施旅客24小时通关。
 
● 2003年2月26日,香港机场管理局与深圳机场集团签订合作框架意向书,联合发展机场业务。
 
● 2004年6月17日,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加强深港合作的备忘录》,确定了深港合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双方有关部门还签署了法律服务、经贸合作和投资推广、旅游、科技等方面八个具体的合作协议。
 
● 2006年7月26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提出未来深圳将与香港共同建设、共同发展,成为国际都市。
 
● 2007年5月21日,深港两地政府在香港会展中心正式签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和加强科技合作,包括人才交流和资源共享,使两地形成创新资源集中、创新活跃的区域。
 
● 2007年7月1日,深港西部通道开通。

 
● 2007年8月13日,以“共建国际大都会”为主题的第二次“港深合作论坛”在香港召开。
 
● 2007年10月15日,“深港生产力基地”揭幕,首次“深港创新及科技合作督导会议”召开。
 
● 2009年4月1日,深圳符合条件的户籍居民可申请一年多次往返香港签注。
 
● 2010年8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提出“与香港共建国际大都会”。
 
● 2010年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利用前海粤港合作平台,推进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和融合发展,逐步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在全面推进香港与内地服务业合作中发挥先导作用。
 
● 2011年7月27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大学“合作举办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签约暨医院揭牌仪式”举行,深港医疗卫生合作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和粤港合作框架下取得进一步突破。

● 2011年12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宣布,从2012年1月3日起,已成功登记使用自助过关服务的经常访港内地旅客,将可在罗湖及落马洲支线管制站使用e道过关。
 
● 2012年9月3日,皇岗、文锦渡、沙头角3个口岸实施“跨境学童不下车通关”试点工作。

● 2012年9月3日,深圳通有限公司和香港八达通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将推出首张联名卡——“互通行”。
 
十八大以来:
 
● 2012年12月7日,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第一站选择了深圳、前海。他深情寄语前海:“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要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成为粤港合作、深港合作的新平台。

 
● 2013年3月21日,全国第一家港资独资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开业,向港澳服务提供者开放医疗服务市场,为深圳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 2013年6月24日,首个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深圳南山云谷创新产业园正式揭牌,首批6家企业和个人项目签约入驻。
 
● 2014年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前海要增强与香港发展的关联度,为香港发展扩大空间,为香港的结构优化发挥杠杆作用。
 
● 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函》,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2014年12月7日,由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联、香港青协三方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深港合作的国际化青年创新创业社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开园。
 
● 2015年4月27日,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揭牌。前海蛇口片区既是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港经济深度合作的主要板块。
 
●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直投通路全部打开,沪深港“共同市场”正式形成。
 
● 2017年1月3日,在香港举行的深港合作会议上,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两地开启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高铁正式开通,深圳福田与香港西九龙之间的时间成本将缩减至14分钟,西九龙站口岸顺利实施“一地两检”。

 (图源:新华社)

●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海视察时指出,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要求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 2019年11月22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首批项目及周边14个卫星园区和配套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15亿元。
 
● 2020年6月23日,皇岗口岸正式启动重建,临时旅检场地全面具备开通条件,现口岸旅检区开始拆除,新口岸综合大厦开工建设,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新口岸建设工程,未来皇岗口岸将定位为“一地两检”纯旅检口岸。
 
● 2020年8月26日,香港、深圳间第七个陆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
 

●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 2020年11月13日,深圳市委组织部和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发布公告,开展服务“双区”建设专项招录公务员,首次设置5个定向港澳选拔职位。
 
● 2020年12月10日,深圳湾口岸正式启用货检24小时通关通道,为进一步畅通香港与内地物资物流往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黄金通道”。
 
● 2021年3月31日,《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全文发布,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便利措施,努力实现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
 
● 2021年4月16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口的首个药品和首个医疗器械运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港澳药械通”政策正式落地。
 

● 2021年6月10日,GoGBA(湾区经贸通)一站式平台启用和香港贸发局大湾区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举行。GoGBA平台涵盖大湾区市场及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及培训,以及企业推广、拓展和对接服务。
 
● 2021年8月5日,37位港籍医生获得深圳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这是深圳市首次为在深圳工作的港籍医生直接认定颁发正高级职称证书,也是深圳市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重要探索。
 
● 2021年9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领特区政府代表团到访深圳,出席深港高层会晤暨深港合作会议,这次会议首次以深圳市委书记和特区行政长官参与的高层会晤暨合作会议形式进行,深港两地再签4份合作协议,4个深港合作项目启动。
 
● 2021年9月6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前海合作区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 2021年10月6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明确香港将规划占地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构建“双城三圈”的空间结构。这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当天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时表示,特区政府将建设香港北部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和“双城三圈”发展策略,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努力打造国家级深港合作新平台。推动港深西部铁路、前海口岸等规划建设,加快皇岗口岸重建。

 
● 2021年10月12日,深圳市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发布会举行。深圳市此次在香港簿记建档发行5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是内地地方政府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政府债。
 
● 2022年2月21日,深圳港大铲湾、妈湾和盐田集装箱港区全面开通供港物资水路运输快速通道,严格落实港口及从业人员疫情防控,全力保障香港同胞生活物资供应。2022年3月2日,铁路援港班列正式开通运行,为确保香港防疫民生物资供应重启了一条陆上运输通道。

 
● 2022年5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发布罗湖口岸重建规划和总体布局研究招标公告,罗湖口岸将启动重建规划。罗湖口岸改造重建对提升口岸门户枢纽能级具有重要意义。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建设发展,改造升级罗湖口岸,已被写入深圳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2022年5月15日,港铁东铁线过海段正式投入使用,从新界北边境到九龙沿线首度实现“一程过海”,直达香港岛商业中枢。港铁东铁线在深圳福田口岸和罗湖口岸无缝接驳,这意味着深圳居民未来可乘坐东铁线直达香港会展中心。
 
● 2022年6月27日,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前海发布“九件实事”,从“住房、就业、创业、平台、金融、科创、落户、服务、民生”九个方面,增强“港人”归属感、“港企”获得感、“港机构”参与感,为港人港企在前海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港澳青年在深圳发展提供便利化条件。

(内容来源:深政观察)

习近平视察香港,传递哪些重要信息?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庆典日前一天,6月30日,习近平主席抵达香港,密集出席多场活动,其中包括赴香港科学园考察。这一天,习主席在香港参加了哪些活动,传递了哪些信息?来看《时政新闻眼》的现场观察。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抵达香港
高铁站里的欢迎仪式

6月30日下午3时10分左右,习近平主席抵达香港。
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逢五、逢十年份都会举行庆祝大会暨新一届特区政府就职典礼。五年前,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时,习主席就曾专程来到香港。
与五年前乘专机抵港不同的是,这一次习主席是乘坐专列来的。

△站台上迎接习近平主席一行的欢迎人群。(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香港西九龙站,是广深港高铁的起始站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建设的一个缩影。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从西九龙站乘高铁可达内地44个站点,香港由此接入国家高铁大网络。

△香港西九龙站主体建筑下沉于地面,共有五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火车站之一,车站顶部采用的流线型玻璃天幕设计,由4000多块不规则的玻璃拼接组成。(总台央视记者刘岳拍摄)

当天,香港西九龙站内,红色的地毯、鲜艳的旗帜、涌动的花束,表达着香港市民的热忱。欢迎仪式上,由80人组成的香港警察乐队奏响欢迎曲。这是一支有着70多年历史的“元老”乐队。因为他们使用的乐器都是银色,所以又被称为“银乐队”。

△欢迎仪式现场。(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每逢重大活动,香港有舞狮的习俗。在现场,18只舞狮欢腾跳跃,其中既有南狮,也有北狮。到场欢迎的数百名各界群众代表中,包括来自香港黄楚标学校的几十名小学生。孩子们挥动旗帜和鲜花,欢迎习主席一行。

△香港舞狮团。(总台央视记者李增仁拍摄)

△现场欢迎的小学生。(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简短讲话,蕴含多层内涵

在香港西九龙站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此次香港之行的首次讲话,通过电视直播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五年前,习主席在机场发表讲话时,谈到那次到香港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表达祝福,二是体现支持,三是谋划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发表了抵港讲话。(总台央视记者曹亚星拍摄)

△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在今年的讲话中,习主席鲜明表达了三个层面的心声。
一是祝贺。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全国各族人民将和香港同胞一道庆祝这件喜事。他说,“我向香港同胞致以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
香港同胞一直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此,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从未忘记。在香港疫情仍然波动的情况下,习主席亲临香港,就是最真诚的道贺。

△欢迎仪式现场。(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二是挂念。习主席说:“我一直关注着香港,挂念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
五年前的欢迎仪式上,他也曾说过,“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如今,这一份深深的挂念,又增添了特殊的含义。香港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香港一度面临回归祖国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关键时刻、紧要关头,党中央果断决策,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在欢迎仪式上,习主席说,过去一个时期,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现场的标语。(总台央视记者鄂介甫、范凯拍摄)

三是信心。五年前的同一天,在特区政府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习主席曾对香港同胞讲过“三个相信”: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
在今年的欢迎仪式上,习主席说,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香港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份坚定的信心,习主席在一个月前会见新当选的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也曾表达过:“我相信,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一定会展现新气象,香港发展一定会谱写新篇章。”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城市灯光秀。(总台央视记者鄂介甫拍摄)

在香港科学园,习近平关注了什么?

2017年访港期间,习近平主席曾经到西九文化区、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香港国际机场等地考察,重点关注香港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和重要工程项目进展。
这次抵港当天下午,习主席赴香港科学园考察。

△香港科学园。(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香港科学园位于吐露港沿岸,是香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1100多家企业和1.7万余名创科从业者在此落脚。

在科学园展厅,习主席听取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等情况介绍,并观看了香港代表性创科企业展示。

△科学园与深圳方面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随后,习主席来到位于科学园内的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听取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治疗的研究情况。叶玉如院士是该中心主任。前不久,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一致通过任命她为第五任校长。

△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叶玉如院士。(总台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一滴血可以解读一种疾病。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包括蛋白分析与检测平台、综合实验与检测平台等。他们开发出简单高效的血液检测方法,用一滴血就能检测被检者是否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严重程度,准确率超过96%。

△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展示。(总台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在香港科学园,习主席还与在港两院院士、科研人员、青年创科企业代表等亲切交谈。

习近平为何支持香港建设这一新中心?

作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既要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也正在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习近平主席是这一新中心的重要推动者。
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习主席写了一封信。这次在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给习主席作讲解的叶玉如院士,就是写信者之一。习主席对这封信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

△香港坪石邨金石楼,每层栏杆都挂上了国旗和区旗。(总台央视记者杨光拍摄)


习主席在指示中说,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8年11月12日,习主席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再次明确要求,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去年,国家已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


△香港西九龙站内。(总台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习主席曾经这样比喻,“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这次在香港科学园考察时,他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赴香港两天前,习主席在武汉考察时,强调最多的也是科技创新。


△香港,维多利亚港。(总台央视记者李增仁拍摄)


6月30日下午,习近平主席还在香港举行了多场会见,既表达肯定、提出期望,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7月1日,习主席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时政新闻眼》继续为你带来现场观察和解读。

来源:央视新闻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策划丨彭娜

主笔丨刘瑞琳

记者丨马亚阳 王哈男 李辉 程铖 赵化 卢心雨 龚琬茹

责编丨郁振一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编辑丨王尊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