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校共育案例分享|慧教育•共成长•向未来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谕亭小学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坚持用理解、信任和共识,打造陪伴孩子成长的家校共同体。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谕小家校共育案例分享会,在这里学会读懂孩子的心,听懂孩子的话,与孩子一起成长。本期为我们做优秀教育案例分享的智慧家长是五年级十班李若瑶的家长。聆听家长的心声,家校共育,共“课”时艰。

【姓名】李力

【年龄】42

【职业】审计

【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的真谛不是教,更不是管,而是引导与示范,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孩子的鼓励与陪伴,是“蹲”下来“陪”孩子“看”世界。


小学生家长应当好三种工具

       ——关于“家校共育”的几点思考


“双减”政策落地,整个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双减”时代大潮下,“家校共育”、“依法带娃”必成为今后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家校共育”,就是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育好。在这一关系中,家庭和学校虽然目标一致,但职责却并不相同。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应当当好三种工具:师生信任的助推器、人生坐标的导航器、性格习惯的过滤器。

一、当好师生信任的助推器

师生信任的核心是树立老师权威。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权威暗示效应,孩子们对老师这种发自内心的肯定,有助于其更加自觉地认真听讲、认真作业、遵守纪律、听从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性格习惯、培养健康人格。并不是老师想当这个权威,而是孩子们心中需要有这个权威。家长应发挥好助推器作用,认真对待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正确对待畸形师生关系个案。每当社会上发生师生被殴、被辱、冷漠无情、不管不为等极端个案,都会刺痛人们的心。我们“家长群”也有很多家长表现出极大关注。首先,认识上不必杞人忧天。所有这些个案几乎无一例外都被网络媒体无限放大了其负面效应,这里面还不乏西方反华势力、国内亲美网络大V的刻意之举。事实上,我们身边的老师大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家长们对类似事件的过高关注,会不自觉地让孩子映射到自己身上,从而无意识中破坏这种权威。其次,行动上更不要随意猜疑。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如同夫妻感情,要靠彼此信任来增强,不能用审查的方式来增进。虽然必要的了解是应该的,但这种神经质的猜疑和审查,会极大破坏孩子们心中的权威,也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是辩证看待师生平等新型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师生平等。但这种平等指的是生命平等、人格平等,并非教学过程内容的平等。作为家长,应充分认清师生间教与学、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主从关系。不要以平等的名义,去合理化不合理需求,从而错误地认为家长有干涉老师教学管理的权利,学生有有求必应的权利、有得到特殊照顾的权利、有选择座位的权利、有选择同桌的权利、有不被批评的权利、有不被惩罚的权利……

 三是艺术处理学生个体需求矛盾。当学生个体需求未得到满足,或对老师产生误会时,家长应站在老师的角度去引导孩子,而不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共同应对老师。当家长也认为孩子的某些需求确应得到满足时,应私下同老师沟通商量,而不能当着孩子面去解决,也不应向孩子承诺帮他解决,更不可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的不是,因为一旦老师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形象被颠覆,受损失的还是我们的孩子。


二、当好人生坐标的导航器

这是个大课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去引导,二是引导的方向。

关于如何去引导?按照价值观形成规律,小学阶段(8-13岁)为模仿期。这个时期榜样的力量最为重要,家庭教育中身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要真正做到自我成长,然后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另外,也别指望做给孩子看,在孩子面前伪装成圣人,内心却拒绝成长。因为你骗得过孩子的眼睛,但骗不过孩子的心。

关于引导的方向?也就是如何定位孩子的未来,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观念是:在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基础上,力争成大才,成大器。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社会精英,但不管是社会精英还是普罗大众,都可以做到过得幸福,更何况成为精英也未必就一定幸福。幸福是必修课,成为精英是选修课,功名、金钱、权力、地位只是选修课中的一项内容而已。

学会幸福,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期望,其实我们自己也应做到如此。以前跟孩子一起重读了《小王子》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一直试图告诉我们一件事:人一长大,就再也没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连带的,我们也警觉不到孩子是用另一种方式在看世界的。尤其在小学阶段,老是觉得别人家的娃成绩怎么就这么稳定这么优秀呢,急着想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绩表现,希望藉此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上有竞争优势,并从而解除我们的焦虑,强化我们的虚荣心。我们不愿意再重新从孩子的观点去看世界,只急迫地要求孩子迁就自己的生活秩序,而不管在这过程中可能会牺牲掉小孩子那些可贵的本能和天真的禀赋。孩子天生是有能力从大自然、小动物中培养细腻、安静、自得其乐的快乐的。

记得我带女儿去湿地公园网鱼捉虾,她可以疯了似地玩一整天都不想回家;甚至于没有任何活物,只要有一堆泥巴,她也可以玩到天黑都不想回家。当时我看到夕阳下满脸泥土,但笑靥嫣然的她,我就在想,这样子长大的她,以后要教她“快乐不一定要用钱买”,应该比较容易懂吧。因此,只要有空闲,我喜欢带她到山上去玩溪流,到各地去看名胜古迹品尝美食,或者简简单单的打打球、看看书、听听歌、画下手账、喂喂动物,说不定她长大后的业余爱好就是运动、登山、摄影、文史、生物或美术,甚至于这些兴趣说不定就发展成她一心一意要从事的职业。兴趣愈广的人,他未来的一生愈亮丽、愈开阔。

作为家长,我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大课题上,而不是诸如参加何种补习班、会刷多少奥数题这些小课题。

三、当好性格习惯的过滤器

大家都知道性格习惯的重要性,但如何培养却疑惑重重。我的观念是,总体上还是要放养,但要有个大框架,框架内任其生长,超出框架外的要及时过滤掉。

首先,要树立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思想认识。性格习惯也要因人因时而异。同样一个性格习惯或者说一个举动,可能有些孩子应当鼓励,而有些孩子则应当制止;同一个孩子可能某个时期应当鼓励,而某些时期则应当制止。比如孩子一个张扬的举动,如果孩子性格内向就应鼓励,如果孩子本身性格外向,可能就要有所制止。就拿我小孩来讲,刚上小学时性格就比较胆小、内向,上课都不敢举手发言。当时我就比较鼓励她一些张扬的举动,老师也有针对性地给予了她一些比如管理纪律、主持活动等锻炼的机会。但是,有一次在和她交流时,听她得意洋洋地说,有次自习管理纪律时让捣乱的同学出教室。我就很严肃地批评了她,跟她分析了相应的问题。

其次,在所有习惯中我认为要强调换位思考的习惯。孩子在与老师、同学、家人、朋友的交往中,均应从小养成一个换位思考的习惯。凡是那种把自己的需求和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失去和痛苦之上的行为习惯,均应及时过滤掉。一定不要因爱子心切,把孩子的坏毛病当个性来培养,把孩子的自私之举当作灵性灵气来欣赏。这也是我严肃批评孩子的原因。为此,还专门让她去学习了少年领袖训练营课程,培养她诚信、合作共赢、在错误中学习的精神品质。

最后,如果非要从学习上找个好习惯,我建议养成一个错题必究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各有各的招数,我认为小学阶段也没必要追求系统完美。错题必究就是从错误中学习。对测试、作业中的错题,一定要督促孩子将相关知识点弄明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要做到这点,我想学习成绩即使不能拔尖,但也肯定不会长期拖后腿。


供稿:五年级十班 李若瑶家长

制作:宋瑞

审稿:政教处

新都区谕亭小学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